教育碎思第八十二篇:
武校长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六)感悟
家庭教育的态度:
1、严格教育不一定就得训斥、批评:
孩子的本性原本就是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若是能顺利地加以引导,就能将其培养成总是燃烧着学习欲望的学习型孩子,变成轻松培养孩子的态度。若是孩子做了什么事后,父母开心地称赞、夸奖的话,当他看到父母开心的样子,就会非常满足,那一刻孩子会获得安心感和勇气。
孩子如果会有什么要求或者想要挑战新行为,大多是因为父母的喜悦所触动。专制型父母如果突然怒容相向,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的话,孩子会变得不安,而且会削弱他想要学习的意图和欲望。由于父母的这些严厉的责骂,孩子会失去安心感,于是就培养出了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专心学习的孩子。
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语言来发现自我的。父母正常状态下的态度对孩子所说的话,就是培养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新冒出来嫩芽在其正渴望着被温暖的太阳照射时,却被抱怨不止的严冬寒风所摧残,于是就会停止生长,变得扭曲起来。因为他失去了想要去做的心情。
父母的责任和作用是必须要给孩子以自信,而不是禁止、命令、否定孩子所做的事情。要好好的表扬,给予安全感。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本性,不断地对他使用充满希望的,给予他勇气的语言,将努力不懈的任性植入孩子的心中。
2、教会孩子确认家庭秩序:
现在二孩三孩家庭越来越多,父母要想让孩子们处理好兄弟姐妹的关系,就一定要注意:不能太重视或者娇惯年龄小的孩子,如果这样年龄大的孩子会变得非常嫉妒,对弟弟妹妹不那么温柔、和善,心中会随之产生不满,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糟糕。
如果父母这样说:“哥哥是先出生的,所以要在前面”,并且把年龄大的孩子放在优先位置,他就会很满足,会温柔而和善地对待弟弟妹妹。不会产生纠纷、麻烦。这样地兄弟姐妹即便是步入社会之后,彼此间的关系会非常好。
父母的态度改变孩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