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扶正心中的正念文/郭华贤前段时间,公司组织我们员工学习知行合一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框架表明,正念和邪念是互相能转换的,如果是正念,通过放纵自己就会导致邪念的形成,以后会导致自己的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状态会变得越来越差。杂念通过学习会转化成正念,由于正念的改变,工作技能会比较提升,工作状况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其实,总得来说,根据这个思维导图的的框架,结合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经历,我个人对于正念和杂念的理解,就是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别人,就是放纵杂念产生的开始。而遇到问题懂得反省,寻找自己内因的表现,就是扶正心中正念的萌芽!个人对正念、杂念理解的具体思路是,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根据人的惰性,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把责任推给别人,这时,如果我们过于放纵自身的这种思想,那么,必然会把自己心中的一些正念压下,从而,使心中的杂念占领了大脑的“阵地”。就这样,在杂念的趋势之下,处理问题时。只寻求别人的原因,而对自己总是认为我没有责任,我是对的。殊不知,就算这样成功的把责任推给了别人,不但自身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还会在同样的错误中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个人的工作能力不断减退,工作状况也越来越差。相反,如果我们懂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这样,通过学习,我们不但在思想意识和工作技能方面得到提升。而且,遇到问题的时候,当一些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杂念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懂得只有在问题中反思自己,寻求自己的内因,才是自身在问题中成长的最好机会。这样,通过反思自己,不但能寻找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而且,更能通过不断的改正,不断的校正,不断的改善自身的问题。从而,既能使自己工作的能力逐渐增强,也能使自己在工作中,犯错的机会越来越少,更能使自己工作的状况越来越好!然而,通过自己学习家庭教育和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再结合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感想,我首先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其中一个就是心存正念的自我,由此可见,没有人希望自身懒散的杂念丛生,而满身的负能量。而是希望自己心中的正念,就像黑暗中发出的一束光,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可是,有些具有懒散习惯的人,却因为那种管不住自己的懒散心里作祟,总不能扶正自己心中的正念。例如!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当心中的正念想在这个问题中,寻找自身的内因时,心中的杂念却说,承担起问题的责任,不但可能会受到领导的批评,让自己在同事面前颜面尽失。而且,更有可能会罚款,让自己几天的辛苦付出白白流失。还不如想法设法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既能保住面子,也能躲过罚款,岂不是两全其美!就这样,懒得的杂念尝到甜头以后,心中这种懒散的心里就会越长越粗,越长越壮,在心灵的田野上占了好大地盘,心中的正念对它也没有办法了。那么,如何扶正心中的正念呢?根据自己所学家庭教育和一些心理学知识的了解,我个人觉得,自身应该在思想认识方面,不给“杂念的大树”浇水、施肥。什么是心中杂念的水和肥呢?就是不给懒散的杂念时间,当懒散的杂念刚一闪出念头,你及时对它说:“你先休息一下,我先考虑一下,自己在这个问题中存在什么过错。”这时,如果内心那种害怕丢面子、害怕受罚的杂念出来捣乱时,你就对它说:“把责任推给别人,虽然能保住面子,躲过罚款,但是,却会因内心的自责,而使自己陷入内耗,从而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复杂和痛苦!还不如勇敢的面对,让自己的内心坦坦荡荡!”这就样一点一点,懒散的杂念没有了时间,就等于断了水,断了肥,过些日子就枯萎了。而正念的小苗,因为一点一滴的做实事,也就等于浇了水,施了肥,就会逐渐长大了,长高了! 由此可见,每个人心中既有一个懒散杂念的自我,也有一个心存正念的自我。如果两种思想发生了冲突,斗争起来,倘若心存正念的思想赢了,我们便坐收渔翁之利。倘若心存正念的思想斗不过懒散杂念的思想,我们就要想办设法扶正心中的正念。而如果我们不懂得分析和处理问题,就不会知道懒散杂念的旁边会长出心存正念的幼苗,而只能感到自己心中懒惰一片,漆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