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往往认为,优生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就很容易使我们的教育进入误区。读了李镇西老师对一些优生的教育过程,我才知道原来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后进生的教育。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感叹曾经那么喜欢宠爱的优生,毕业后见到老师居然不打招呼撇过头去曾经以为一定是国家栋梁的优生,毕业后却干一份平庸的作……但很少有老师去认真反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了李老师的手记,我明白原来是我们忽视了对优生心灵的教育。对待优生,我们都满心欢喜,放心放手,因为他们成绩好,不调皮,不捣乱。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生理心理都及其不成熟。他们的不足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容易满足、虚荣心强、自私狭隘、耐挫性差、创造力低等。没有创造性思维,即便考得成绩再好,也是高分低能;没有健全的人格和品行,即便是分数再高,以后也很难成为高素质人才。
但我们却常常“一好遮百丑”。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优生就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俗称“尖子生”。但在李老师眼中,优生的目标不仅仅是考上大学,他对优生常说的两句话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你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你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起你就要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在培养优生的道路上,老师不仅仅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维修站”,加油是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朝着既定目标跑的更快;维修是不断地帮助他们调整方向,改正缺点,确保他们能够始终保持住好的习惯,不会出现方向的偏离。
优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自信心,这无疑是好事,我们应当给予保护和发展。但同时,有的优生对自己的不足认识不到位,也有的优生对自己的各方面发展潜力认识不够,还有的优生自信过头,产生自负,这些都会阻碍他们发展为国家未来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优生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地发展自己。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优生是国家未来人才的后备军,培养优生与培养其他学生同等甚至更重要。让我们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浇灌每一棵幼苗,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