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幸福的方法二
储老师育儿

《幸福的方法》二,提升幸福的方法。

前面说过,影响幸福的因素里,有40%是个人可控因素,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改变的部分。

接下来讨论如何通过努力来提升自己幸福水平的方法。

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你可能见到过一些人,虽然很努力,其实并不热爱学习,在学校里是不得不学,离开学校后,就很少再主动地学习。而另外一部分人,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还在坚持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作者发现学习有两种模式:“溺水模式”和“性爱模式”。

顾名思义,“溺水模式”就是把一个人的头按进水里,这个人一定会痛苦挣扎,当他终于能离开水的时候,会拼命呼吸,感到解脱。学习者沉溺在不喜欢的过程中,唯一的原因就是害怕被淘汰,一旦从学习中解脱,立刻感到轻松,误以为这就是幸福。

与之相反的“性爱模式”是同时得到当下和未来的幸福。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美好的,当找到渴求的答案时,就像是获得了最美妙的体验。

为了更幸福地学习,我们应该找到快乐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比如说此时此刻,你正在看《幸福的方法》,这短短十余分钟,你不仅可了解到一些新的知识和方法,也可能从中感受到了愉悦,这就是学习的快乐。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帮助你重新审视和寻找更加幸福的工作生活方式,这就是这十余分钟学习的意义。

有了学习的热情和目标,就能持续终身地学习,这不仅可以帮助你打造更强的知识体系,这项活动本身就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也就能提升你的幸福感。

作者还提出了“心流体验”这样一个概念。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在做一件事的时侯,会感到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就是心流体验。这种体验会帮助你发挥出巅峰表现,俗称“在状态”。

怎么才能在学习中获得心流体验呢?

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不为其他诱惑和干扰所动。

举例来说,你如果真的对幸福很重视,在这方面有很多思考,很想了解科学领域给出的提升幸福的方法,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非常地专注,甚至忘记了别的事,如果你在地铁上,还有可能坐过站。

所以,“有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

其次,心流体验还跟任务的难度有关。

当任务难度过低时,我们会感到乏味;而当任务难度过高时,会使得我们过于焦虑,反而阻碍了发挥水平;只有当难度和能力相匹配时,心流体验才有可能出现。所以,学习的难度应该落在一个人的“挑战区”,而不是“舒适区”和“恐慌区”。难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

对上述“幸福学习法”,小结一下就是:对于学习来说,你不仅需要有合理的目标,还应该找到快乐且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样,学习就会进入“性爱模式”,更有可能出现心流体验,帮助你高水平发挥。

接下来讨论“幸福工作法“,在工作中找到热情和使命感,有助于提升幸福。

作者指出,工作中的热情和快乐,以及工作的使命感,是影响幸福感的两大因素。

这里有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来理清思路。

比如对于工作中的快乐感,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工作快乐吗?怎么才能更快乐?我会为了更快乐、更有意义的工作而辞职吗?如果不能,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现在的工作更开心呢?

同样的,对于工作中的使命感,你也可以问问自己:“我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如果答案是薪水,那么你就是把工作当任务;

如果答案是发展,那么你就是把工作当职业;

而如果答案是自我实现,你就是把工作当使命,你一定会从工作中找到为之奋斗的意义。如果你在工作中有明确的使命感,也就是把工作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恭喜你。如果没有,而又暂时不能换工作,也可以从现有工作中培养使命感。

比如说,通常我们会认为打扫卫生是简单而枯燥的,好像怎么找也找不到使命感。有这样一个研究,对医院里的清洁工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认为工作就是打工的人,他们都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无聊。而另外一些人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可以为病人、为医院带来真正的改变。相比于那些打工心态的同事,他们不仅工作得更加幸福,也有着更优秀的表现。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即使是在最受限制、最乏味的工作中,员工一样可以为工作赋予新的意义”。

一般来说找一份新的工作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分析规划。

如果你一开始就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那么你就是优先考虑实际问题,比如说收入或者社会地位;但如果你先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想做什么”,那么就有机会发现什么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意义,也就是指向幸福的工作。

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 MPS 法。M是意义(英文 Meaning ),P是快乐(英文 Pleasure) ,S是优势(英文 Strengths )。它的意思是,如果一份工作能够满足有意义,让你快乐又符合你的优势,那么这就是符合 MPS 法的好工作。你可以依次写下所有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儿,所有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儿,以及自己的优势,把这三部分套在一起,找出重合的部分,也就是既有意义,又有快乐感,又能发挥优势的工作,这就是最适合你,最能令你感到幸福的工作。

<例>对作者沙哈尔博士来说,有意义的工作包括:解决问题、写作、帮助孩子们成长、政治活动以及音乐。而能使他感到快乐的事情有:航海、烹饪、阅读、音乐以及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的自身优势是:幽默感、热情、与孩子沟通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你发现了吗,这三个部分的重合之处就是——孩子。这时候,再细化一些,考虑到一些个人偏好,比如说做事有计划,喜欢规律生活,喜欢旅游,希望在工作之余有比较长的休息时间。于是去思考哪些工作和孩子有关,有规律又有长假期,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兼顾自己的兴趣呢?权衡各方面因素之后,沙哈尔博士认为做老师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通过这个例子,你可以看出来,MPS法不一定能帮你找到薪水最高的工作,但是却可以帮你找到获得幸福感的工作。

上面分享的幸福工作法,小结一下就是:工作中只有同时具有工作热情和使命感,才能找到幸福感。不仅可以通过问自己一系列问题来理清大方向,还可以通过MPS法帮自己找到既有意义,又能让自己感到快乐,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工作,也就是令自己感到幸福的工作。

前面讨论了“幸福学习法”和“幸福工作法”,下面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因素。

心理学家曾经对比过非常快乐的人以及不快乐的人,在外界因素中,唯一能区分这两种人的就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并且伴随一生的就是亲密关系,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幸福的最佳预测因素就是亲密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第四个观点:无条件的爱以及相互理解能够帮助人们建立亲密关系。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

如果你无条件爱一个人,你就会看重对方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他的外在表现。

比如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勤奋、热忱而又有耐心的人,有可能去做一项支持贫困儿童的公益事业,这份事业成功与否,就是他的外在表现;而他内心的激情和热忱,就是他的核心价值。

如果你是无条件爱着这个人,只要他的热忱还在,他的核心价值就在,无论他的事业成功与否,你对他的爱都不会改变。

为什么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呢?

因为无条件的爱会给人带来力量,会建立一个“幸福圈”,能促使人勇于追求既有意义又快乐的事情,也能更好地激发潜能和价值。

除了无条件的爱,作者还认为,理解是爱的基础。熟悉对方,真正去认识他,理解他,会带来更强烈的亲密感,使爱能够更好地成长。理解对方包括深入了解对方的价值、热情、想法、期望等等。在理解对方时,也要尽可能帮助对方理解自己。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想被理解,而不是想被认可上,打开心扉,和对方分享自己最深层的部分。

小结一下,“无条件的爱”和“理解”是经营亲密关系的两大基石,而建立亲密关系是获得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除了具体的学习、工作和亲密关系,我们还需要把自己看做一个整体,下面讨论作者的第五个观点,通过给自己打分,来提升整体幸福含量。

具体做法就是,记录自己所做的事情,为每一件事的快乐和意义,这两个指标打分,根据分数来评估是该增加这件事的投入,还是该减少。

比如说,你认为和家人相处很有意义,按5分制可以得5,也能够从中获得较多快乐,按5分制可以得4,可是通过追踪记录,发现自己一个星期才与家人相处不到5个小时。相比之下,没有目的地上网浏览并不是很有意义,按5分制只能得2,快乐指数也才只有3,但是一个星期下来,却投入了15个小时。面对这样的数据,也许你会考虑增加与家人的相处,同时减少没有目的地上网浏览。这个打分系统,会让你活得更快乐和有意义,也就是更幸福。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非常看重记录时间,毕竟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

在知道要做什么改变之前,先得要知道现状是什么样的。

通过这个方法,作者发现,虽然自己非常看重和妻子的关系,但是在忙工作和孩子之外,两个人单独相处交流的时间严重不足。于是,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目标,每周和妻子约会两次,如果因为出差耽误了,下周就要补上。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管理亲密关系过于刻板,作者却认为,如果不这么做,也许过了十年,两个人也没约会几次,就会逐渐地疏远。

生活中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来干扰,只有有意识地为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预留出时间,长期下来,才可以保证我们不会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小结一下,第五个观点就是,有意识地提升为幸福投入的时间,扩大幸福事件比例。

接下来讨论第六个观点,用5件好事法和有节制的自律来提升幸福感。

什么是5件好事法?

很简单,就是每天记录5件值得感恩又感到快乐的事儿。这些事儿可大可小,大到获得公司嘉奖,小到晚高峰坐地铁,幸运地发现人少得居然有座位。每天列举的事情可能会重复,这没关系,重点是在重复之余,让你的情感体验保持新鲜。

除了写日记,还可以给他人写感谢信,不论是配偶、同事还是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这不仅仅是一封信,它所代表的是你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所获得的意义与快乐,比如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他对你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信突出了人际关系中的积极面,稳固并加强了人际关系。

感恩行动背后的原理是,人往往对所拥有的美好司空见惯。比如说加薪的第一个月你会喜笑颜开,但很快就会将提高后的薪水看做理所应当,觉得我就应该得到这样的报酬。

再比如说,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自己的健康是多么值得珍惜和感恩,经常要等到健康受到威胁时才会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为了防止司空见惯和理所应当,需要提醒自己,去主动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美好。为了使身体更加健康,同时又不觉得刻意锻炼和保持太辛苦,最好的方法是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像刷牙一样自动的程序化惯性,这样就不用每次耗费自律去约束自己。

自律是一种珍稀的资源,当过多的事情需要使用自律时,可能会出现自律匮乏。这就是作者说的最后一个观点,用5件好事法和有节制的自律来提升幸福感。

(下接 总 结)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07320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662天》
《随笔 2023.11.13 星期一 晴 494》
《短暂的陪伴》
《633妈妈抱抱》
《(589)2023.11.12日 星期日 天气 晴》
《悟了吗(730)》
《吃药》
《2023年11月13号星期一天气晴》
《699篇》
《孩子犯错?引导比指责更重要》
《2023 11 14 第34篇 小惊喜》
《亲子日记第239篇 诵读父母规》
《爱的距离》
《亲子日记-1785 23-11-11》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晴 亲子日记216篇》
《亲子日记第685篇手指印乌龟》
《11月14日践行日记第125天》
《作业》
《纠结》
《随处可见的快乐》
《2023.11.14 星期二 天气晴》
《《太阳公公的八个小跟班》故事中的故事》
《亲子日记-1786 23-11-12》
《早安》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第740篇~手写》
《(亲子日记0178篇)充满爱和希望》
《十一月十三》
《670篇》
《情绪稳定且坚定》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