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0 星期天 晴 亲子日记第2192天——七年级嘉琪妈妈
断崖式降温正式开启,清晨就领略了低温的威力,平日里穿的衣服,今天穿有些冷。打开厨房门,一股凉风袭来,不禁瑟瑟发抖。加衣服了。
温度忽高忽低,嘉琪也感冒了,正式加入感冒大军。昨晚问嘉琪今天去兴趣班吗?她斩钉截铁的说要去。一大早起来,我就去看看她的状况,摸摸额头有些发热,摸摸手温度也是偏高,脸红扑扑的,两眼无神这是发烧了。兴趣班肯定没法去了,我征求嘉琪的意见,和老师请假。然后嘉琪又呼呼大睡,多睡会吧,好好休息休息。
做好早餐就去喊嘉琪吃饭,本以为她不舒服,想着让她在床上吃点,只见她一个骨碌爬起来,要在饭桌上吃。这会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不过鼻子依旧不透气,擦鼻子擦的生疼。当妈的看着真的心疼 。加油,孩子,早日好起来。
早饭后嘉琪吃了药就开始写作业了,带病写作业,没有丝毫的懈怠。为孩子点赞。
晚上去接孩子放学,刚到楼下,忽然想起天冷应该给孩子拿个外套,又马不停蹄的上楼去拿。夜色阑珊,只有叶子在飞舞,洋洋洒洒。到处都是停放的车辆,大部分是接孩子的,这个季节怕孩子冷,大部分都是开着车,自然交通有些拥堵。
离校门口不远的地方还有烟火气,那是几个小贩在卖简易的吃食,炸串之类的东西。寒冷的冬天若不是为了生计,谁会如此。心底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辛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承受。为他们的不畏辛劳点赞。
等了一会,终于看到嘉琪的身影,把外套给她,她却说不冷,我说这是妈妈又跑到楼上拿的,她也体谅我的辛苦,立马把衣服穿在身上。一路上我询问她状态如何,舒服点没,她一一回复着。然后乐呵呵的说到自己同学的事,说有一位同学不舒服,然后想吐,他的同桌立马跳了起来,所有的人都笑了,就连吐的同学也乐了。然后大家一起帮助同学,给他收拾。我说那位同学反应能力很强,然后又表扬同学们的热心,乐于助人……
听着孩子诉说着学校的事,为孩子能够在这样友爱的大家庭而高兴。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互敬互爱,互相学习,好好珍惜吧。
分享: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讲到过一个理论:“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的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的确如此。孩子的成长环境,很大程度决定他以后会走什么样的路。家庭的相处模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会影响孩子的认知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而那些看似被稻草压垮的孩子,其实内心早已承受了千斤重的难过。
山东淄博,13岁女孩跳楼的事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女孩在被母亲训斥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随即反锁了房间门,坐到了六楼的窗边。为了稳定女孩的情绪,消防员劝说女孩的母亲先道个歉,给孩子一点生的希望。可这位母亲在听到消防员的建议后,非但没有半点友好的态度,还决绝的走开,表示自己不可能跟女儿道歉。消防员只好继续劝孩子的母亲:“如果你说不出口道歉的话,我教你一句一句地说行吗?”可母亲依然固执的在争论对错:“她每次都威胁我你知道吗?”女儿万念俱灰的时刻,母亲却还在计较“谁是谁非”,甚至认为为人父母“高高在上的地位”大过一切,实在是悲哀。
老话说的好:家不是战场,不需要摇旗呐喊,论谁胜败;家,不是棋盘,不需要小心翼翼,处处提防。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就是过于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把改变人生轨迹的关键性问题不当回事。把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视为“矫情”,却将打碎一个花瓶的错误当作洪水猛兽。
情绪上了头,就揪着那些“花瓶碎片”不放,只要想起来一次,就训斥孩子一次。将孩子的成长规划抛之脑后,却因为孩子做错了一个题,就辱骂他是个“废物”。久而久之,孩子遇到难题,要么逃避,要么由于惧怕不敢和父母沟通,最终小事拖成大事,自毁前程。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小事说不停,大事拎不清,正是“一团乱麻”的源头所在。
不禁想起一个点赞颇高的案例:一个家里的监控视频下,孩子不小心摔坏了小提琴,愧疚的眼泪直流,还向妈妈道歉:“对不起......”妈妈听闻后,没有一句责备,只是安慰孩子:“没事儿,咱想办法解决就好。”爸爸立刻拿起小提琴,尝试能否修理。孩子随后提出要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修琴,年幼的弟弟听到后也附和道:“我赞助20。”餐桌旁的爷爷也赶忙笑着表示要赞助2000,还开导孙女:“又不是有意的。”最后,一家人一起设定了捐款奖励,为了感谢爷爷的赞助,允许他破例喝酒;弟弟还抽到了可以让全家喝奶茶的奖品。
很认同一个观点:父母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拥有“松弛感”的家庭,才能养育出内心富足的孩子。一个人只有从家庭获得了满满的能量,才能更加自信且勇敢的迈向未来,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富养孩子,与其给他金山银山,不如给他一颗强大且健康的心。
一起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