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陈校推荐的樊登听书《父母的语言》,感触颇深。原来好好说话那么重要,原来和孩子说话有那么多的方法需要遵循,只有这样才是有效沟通,才能在三岁之前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神经元链接,在以后的数学,艺术,思维方式,自控力,善良等方面起到重要的铺垫。和孩子讲话需要遵循三T原则: turn in(共情关注),talk more(充分交流),take turns(轮流谈话)。
3T原则,第一个T,Turn in,就是共情。关注你跟孩子讲话的时候,要始终共情关注他。比如说很多父母会抱怨说给你念绘本呢,你怎么不听呢?当我们给孩子念绘本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个绘本上,妈妈怎么念,他就怎么听,对吧?这不叫共情。什么叫共情关注呢?关注就是你要把他的情绪感觉讲出来,你要不断的帮他解释他的这种感觉,这种共情关注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快速地学习,因为孩子还小,他怎么可能跟着你的节奏去吃饭,去大小便,然后去学习,然后读书学习的时候都能够跟着你的节奏看,不可能。所以你非得让他跟着,你就给他带来焦虑,最后你也生气,他也生气。第二个T,Talk more,就是充分交流。要多说,首先是你要跟他讲述我们在发生些什么事儿,也就是说你不断地解释孩子所发生过的事儿,在做什么事儿就跟他讲什么事儿,哪怕孩子坐在一边,你说妈妈现在给你做饭哦,这样给他讲,这个对孩子都是学习,因为孩子能够把实际生活中的东西跟你的陈述联系在一起,这个叫做充分交流。然后开始语言的扩展,比如孩子说抱抱,当孩子说抱抱的时候,他只会说这么一个词儿,这时候父母应该怎么讲呢?你是不是累了,想让爸爸抱一抱你,你把抱抱这样一个词儿变成了你想让爸爸抱一抱这样一个完整的语句。所以等你说这种话说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你的孩子也会慢慢的出连贯的语句,也会出现很多让你很意外的,然而,但是这样的转折词他都能够学得会,这就叫做语言的扩展。第三就是Take turns,叫做就是轮流谈话,轮流谈话当中,你会发现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就是我们很多父母特别喜欢用封闭式的这个方法跟孩子谈话,别碰那个东西,命令式语气这种话是没有轮流的,就是你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这里边的因果关系。所以如果你要制止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是用因果关系说,唉,这个炉子很烫,你想想看,如果摸着这个炉炉子会怎么样?会烫到手知道吗?你让它联系起来这个因果,所以用因果关系来解释我们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不能碰,其实是孩子很好的成长,但是大量的家庭所用的就是特别简单,用命令的方式,命令的方式无法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链接,命令的这个词语只会让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去尝试这个世界上的东西。
另外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远离手机,远离电视,因为这些都不遵循3T原则,不会关注孩子,也没有轮流谈话。
虽然三岁之前父母的语言对于孩子以后知识技能品质的习得养成起决定运用,三岁之后父母的语言也同样重要,在任何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都应注意说话方式,说话内容,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