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周四 第6篇
浅思孩子的社会化
今天阅读,看到一句话让自己陷入反思:一个人身体成长不算长大,精神成熟才算长大;很多人即使年龄不小,却还具有一颗“儿童”之心,脆弱而幼稚。眼观周围亲戚、朋友或同事,真的有不少人在沟通、合作、担责等方面没有“长大”,即社会化意识和能力太弱。在幼儿园工作了三十多年,从家庭教育视角,从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角度,自己更多了不一样的思考:哪些因素对孩子一生成长更重要?幼儿园怎样助推孩子社会化成长?
1.幼儿园生活比家庭生活更具有规范性
目前,有很多家庭孩子的需要成了家庭行为规范的标准,即使二胎政策以来,这样现象依然存在于家庭教养方式,这种家庭教育极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
而幼儿园里采取的是社会化普遍的行为规范:按时吃饭,按时活动,按时休息;任何小朋友都无权要求其他人必须为自己做什么,而且即使提出了要求也不会像在家里一样马上有人照单全收;盛饭洗手,去卫生间有时需要排队等待;对别人要有礼貌,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说谢谢,打扰到别人或让别人不舒服了要说对不起;在教室里不能乱跑乱闹;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位…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学会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2.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在家里,孩子接触的人是有限的,转来转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小朋友间的交往,小朋友与老师的交往,小朋友与孩子家长的交往都是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宝贵资源。单这一点,幼儿园生活的优越性就是任何家庭所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在矛盾与冲突中成长的机会
在家庭中,成人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很少会发生真正的冲突。而在幼儿园里任何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而且小朋友间容易发生矛盾,老师一般不会直接帮忙处理,而是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这样,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道德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4.幼儿园更适应幼儿社会化心理发展需求
儿童三岁便有交朋友的需要。比如,妈妈带孩子去ー个陌生人家中做客,一般情况下孩子是待不住的,但是如果主人家刚好有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小伙伴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大人替代不了的,他们之间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社会化成长。
总之,家长和老师要科学指导孩子从生物自然人变成社会人,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逐步形成社会交往中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发展起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社会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