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浅思孩子的社会化
郑红梅教体局

20240118    周四   第6篇

                           浅思孩子的社会化

                         

      今天阅读,看到一句话让自己陷入反思:一个人身体成长不算长大,精神成熟才算长大;很多人即使年龄不小,却还具有一颗“儿童”之心,脆弱而幼稚。眼观周围亲戚、朋友或同事,真的有不少人在沟通、合作、担责等方面没有“长大”,即社会化意识和能力太弱。在幼儿园工作了三十多年,从家庭教育视角,从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角度,自己更多了不一样的思考:哪些因素对孩子一生成长更重要?幼儿园怎样助推孩子社会化成长?

       1.幼儿园生活比家庭生活更具有规范性

       目前,有很多家庭孩子的需要成了家庭行为规范的标准,即使二胎政策以来,这样现象依然存在于家庭教养方式,这种家庭教育极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

而幼儿园里采取的是社会化普遍的行为规范:按时吃饭,按时活动,按时休息;任何小朋友都无权要求其他人必须为自己做什么,而且即使提出了要求也不会像在家里一样马上有人照单全收;盛饭洗手,去卫生间有时需要排队等待;对别人要有礼貌,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说谢谢,打扰到别人或让别人不舒服了要说对不起;在教室里不能乱跑乱闹;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位…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学会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2.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在家里,孩子接触的人是有限的,转来转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小朋友间的交往,小朋友与老师的交往,小朋友与孩子家长的交往都是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宝贵资源。单这一点,幼儿园生活的优越性就是任何家庭所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在矛盾与冲突中成长的机会

       在家庭中,成人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很少会发生真正的冲突。而在幼儿园里任何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而且小朋友间容易发生矛盾,老师一般不会直接帮忙处理,而是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这样,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道德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4.幼儿园更适应幼儿社会化心理发展需求

      儿童三岁便有交朋友的需要。比如,妈妈带孩子去ー个陌生人家中做客,一般情况下孩子是待不住的,但是如果主人家刚好有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小伙伴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大人替代不了的,他们之间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社会化成长。

       总之,家长和老师要科学指导孩子从生物自然人变成社会人,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逐步形成社会交往中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发展起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社会化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426692
推荐日记
《日记》
《亲子日记第85篇》
《皮皮上学》
《亲子日记》
《做饭炒鸡蛋298》
《《经典常谈》》
《1.29(补)》
《长教训的一天》
《读《父母的语言》有感》
《以爱相伴 见证成长(第105篇)》
《随记》
《论语》
《《声律启蒙》》
《再读《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早起的鸟儿》
《阅读手账本十二生肖的故事第三天》
《20241月31日 霾》
《关于信仰》
《陵城区第八中学八年级五班张奥薇打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感》
《《开满鲜花的小路》》
《亲子日记 《父母规》》
《《父母的语言》听后感》
《二十三篇《思念》》
《亲子共读共成长》
《初二六班王晨燃打卡第二天》
《扫尘》
《24.1.31周三,天气阴有小雨》
《童话山海经》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