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第一天,有幸聆听了武际金校长关于《寒假“弯道超车”超什么》的直播,听罢顿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禁想起之前一位老师跟我说,我们不需要被批评,但是需要被提醒。
武校长以寒假乱象为切入点,重点解读了孩子玩手机沉溺网络这一现象,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让我们知道孩子想玩手机是其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的体现,让家长能正确题解孩子的行为,又追溯到关系上,“堵”的不明智,“放”的风险性,“导”才是上策,给出了预防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四步法,还详细说明了如何使用,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解决的方法,科学育儿,学习可解。
所谓“弯道超车”,实质是习惯的养成,好习惯就是往人生的银行里存款,一生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利息,而养成坏习惯,就是在人生的银行里贷款,一生会有还不完的利息。这一存一贷的对比,足以看出好习惯,益终生。
寒假的两个习惯养成“赛道”,一是亲子共读共写的假期优化(即学习习惯)。二是假期自组织学习小组。武校通过曾国藩的无一日不读书,每天写日记,笔耕不辍,提倡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写日记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坚持,相信,跟着走,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质变。
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们从开始写教育日记已坚持十几天,每天打卡,从未落下,正是这点小小的坚持给了一个说服孩子开始的理由,给孩子看了我每天的书写记录,他竟然坦然的找出日记本,画出200字的界限,开始了今天的记录,20分钟后开始我们的亲子分享,虽然有些潦草,但是安静的陪伴,兴奋的分享,相处的舒适无以言表。
弯道超车,实质上不仅仅是习惯的养成,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卓越。这不仅仅适用于寒假的学习,更是一种终身受益的价值观。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弯道”,而能否在这些关键时刻实现超越,往往决定了我们能够达到的高度。因此,“弯道超车”不仅是一种短期的学习策略,更是一种长期的人生哲学。
那就趁寒假,赶超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