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星期六 阴
今天上午,婆婆一行人从济南返回,到家的时候已中午12点多了,老公因为公司里临时有事,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半多了。大姑姐送婆婆回家,在我们家吃了简单的午饭,然后坐了一会儿就回家休息了,对门大娘听说我大姑姐回来了,也从广饶赶了回来。下午大娘和婆婆相约去坐按摩椅,然后婆婆和大姑姐一起去二姑和三姑家串门了,大姑姐整一年没有回家了,再者他们计划周日回天津,这一走,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回来了。
晚上婆婆约大姑姐一家还有大娘一起吃饭,又喊上了二姨家的二哥和嫂子。本打算带儿子同学一起去的,结果同学的奶奶又把他喊回家了。
就在我们出门的时候,遇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孩子间的纠纷:七号楼的一个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坐在楼道门口的台阶上抽泣着,他爸爸正在和4号楼的一个小男孩子理论。(4号楼的小男孩比我儿子小一岁,经常和我儿子一起玩)。据男孩子的爸爸说,(七号楼)的男孩掐了他儿子的脖子,正好被他撞见了。无论是哪个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这么危险的事都会特别冲动的和着急的。男孩爸爸看到对他儿子动手的另一个男孩拒绝认错,所以要找其家长理论。老公一看是儿子的小伙伴动手伤人了,于是便主动去调节了。
我听了一会儿,也明白了一个大概:年龄小的男孩用玩具枪碰到了年龄大的男孩子,并且还用枪指着他的头,他虽然再三制止了,但是这个小弟弟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行为,于是年龄大的男孩恼怒了,动手掐了小弟弟的脖子。他说“万一我被你的枪伤到了,脑袋开瓢了咋办?”虽然都知道弟弟拿的是玩具枪,但是出于本能,我们都会对刀枪之类的危险物品有恐惧之心,当我们面对这种危险物品的时候,大脑的第一反应是:恐慌,“完了”!出于“自保”,要么逃,要么就是出狠招打倒对方。因为面对刀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为不管是游戏里还是电影电视剧里都是这么演的。现实中我们给孩子的教育也是“远离刀枪之类的危险品”所以打人的这个大男孩 有这是的反击也有一定的原因的。“人在极度恐慌愤怒的时候智商几乎为零”更何况是个容易冲动的十来岁的孩子。
当两个年龄差距较大的孩子起冲突的时候,年龄小的孩子占一种“天然”的优势,“小”的都是弱者。所以做为成年人的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偏袒弱小的。但是这不代表,“弱小”的一方就是完全占理的,有时候他们也会“以小卖小”,反正你得让着我,于是“撒娇”“耍赖”“蛮不讲理”,各种本事都使出来,却没有被指责,“背锅”的“挨骂”的都是“大”的,因为大人都会觉得是“都是大的不懂事,不知道谦让小的”,无形中也会助长“小家伙”的嚣张气焰。“被制止一些行为的时候,依然我行我素”“不,就不!”当“大”的被惹恼了,没轻没重的动手了,我们有没有更多的听一听“大”孩子的想法,让她们说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再去公平公正的处理这些事情,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宣布审判结果:“年龄大的就是不占理的”“年龄小的都要被爱护”。
如果,被我们如此“呵护”的小孩子慢慢长大之后,他们会不会自觉的“爱护幼小”,会不会像我们爱护当年的他们那样爱护更小的孩子。这个还真的很难说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