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晴 第132篇
今天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之家庭关系说的亲子关系,《后疫情时代,居家上网课,亲子关系如何相处》。
先认识两个词,一个叫“冲突”,一个叫“换位思考”。
“冲突”怎么去理解?亲子互动——喜欢的颜色。有一对母子,答案是这样的,问妈妈:孩子喜欢什么颜色?(黑色)。问孩子:妈妈喜欢什么颜色?(黑色)。妈妈说:孩子一直穿黑色衣服、黑色鞋子。孩子:我不喜欢黑色,黑色衣服、鞋子都是妈妈给我买的。大家看到了一个冲突,再看,问妈妈:为什么总是给孩子买黑色的衣服、鞋子呢?(黑色耐脏)问的是:喜欢什么?喜欢是感性的,而妈妈的回答是理性的。问孩子:你为什么写妈妈喜欢黑色呢?(妈妈给我买黑色衣服和鞋子)这又是一个冲突。最终问孩子:喜欢什么颜色?(黄色),问妈妈:喜欢什么颜色?(白色)。这就是我们说的冲突,白天不知夜的黑,父母不知孩子的心。孩子也很难理解父母的心,因为看不透。原因就在两个字“冲突”。什么是冲突?
冲突有一个底线思维:冲突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任何一种关系中的客观存在,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只要有亲子关系存在,就一定会有亲子冲突。
亲子冲突的利与弊:亲子冲突是亲子相处中最真实的表现,是对亲子关系是否健康的一种检验。
冲突的结果:造成永久的痛恨和敌意,留下心理创伤;带来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使彼此连接得更加紧密。
一些孩子伤害母亲的案例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和母亲发生口角”、“母亲言语过激”“不满母亲管教太严”。这些都说明母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和对立,所以在家庭冲突中最多的是亲子关系(尤其是母女、母子)——矛盾冲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监测中心,调查了全国几万名中小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家庭中亲子关系(就是关系的紧密度)每增长10%,(冲突减少)。孩子在学校里,他的归属感提升8.6%,品德行为提升7.14%,学业成绩提升4.01%,网络成瘾降低7.1%。三个提升一个下降,说明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所以结论是:亲子关系对孩子各方面成长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亲子关系最大的“天敌”就是冲突。
亲子冲突的根源在哪里?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所以冲突一定是因为关系而起。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理性脑上,孩子的理性不足,感性有余,而成年人理性充足,感兴被压制。冲突的根是感性与理性的冲突,这叫思维模式的冲突。
亲子冲突两个方面比较重要,一个是需求冲突,一个是焦虑不安导致冲突。
首先来看需求,孩子在不断长大——意味着他越来越成为自己,父母在不断变老——意味着距离孩子越来越远。此一时彼一时——需求冲突。
需求冲突有两个类型:一是孩子在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干扰、阻碍了父母的需求,父母试图阻碍孩子的需求。(父母引发——父母的我执)。父母的思维模式:我是家长,你是孩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说了就算,孩子就必须听家长的。
第二是父母不接受孩子的行为,但孩子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影响,找不到必须改变行为的理由,就用抗争的手段,阻碍父母的需求。(孩子引发——权利之争)。孩子的思维模式: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需求的差异:
孩子:感性的、灵动的、自由的
家长:理性的、僵化的、约束的
家长用自己的心智模式去“框”孩子的心智模式,孩子就会觉得被束缚,不舒服,要反抗,产生行为上的冲突。
做父母的做孩子的都应该去思考:我应该怎么去做?亲子冲突的结果,输赢之争、权力之争。无外乎四个方面,第一种情况,孩子赢,父母输——孩子第一,纵容放任。第二种情况,父母赢,孩子输——专制胁迫,说一不二。第三种情况,孩子输,父母输——鸡飞狗跳,家无宁日。我们要的是第四种情况,孩子赢,父母赢——父子有亲,母慈子孝。双赢的结果。
你是想赢了孩子?你可能赢了他的身,还是要赢得孩子?赢得他的心。
教育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管理孩子的相处模式(教养模式),取消人管人,法管事,文化管人。
怎样陪伴孩子,提高学习效率?陪伴就是你和他是伴,他在学习,你把自己也当做是学生。首先就是预习,有的放矢。孩子预习,你也预习,看看谁把问题都弄明白了,把自己不会的都提出来,孩子有可能教你,你有可能教孩子,互补,大部分问题在预习当中就解决了,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
今天整理二年级奥数:图形的等积变换 例题1。
【例1】(★★)有一张纸,被分成大小相等的16个方格。请你沿着方格纸的边把这张纸剪成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正好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该怎样剪拼呢?(中间空白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