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妈妈的音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子晨妈妈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第160篇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看世界的眼睛,更是孩子汲取爱和能量的养分。当父母安静下来,能够对孩子的心声给予理解和回应,他们也一定愿意敞开心扉。

“这么简单的题也错,你没长眼睛?”“现在不好好学,以后要饭都排不上号!”生活中,这样的话,不绝于耳。对父母而言,说句话只是几秒的事,但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话直接影响他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汲取爱和能量的源泉,泉水优质与否,沟通的方式是关键。三流的妈妈,靠吼“压制”孩子;二流的妈妈,靠说“降服”孩子;一流的妈妈,靠听“赢得”孩子。

妈妈声音越大,孩子越不会“说话”

当妈妈把孩子当成情绪的释放口,有的孩子即使当时迫于淫威被震慑住,但内心积压的不安和恐惧却如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而有的孩子则会复制妈妈的分贝,变得愈发“失控”。很多时候妈妈吼声越大,孩子不仅不会“说话”,更不会“听话”。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不用游戏和贪玩,只要父母常年吼骂他。”她曾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家常被父母吼叫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25.7%的孩子“自卑、抑郁”;56.5%的孩子经常“暴躁”。语言是有情绪的,我们对孩子说的每句“狠话”,都在孩子心中留下清晰的伤痕,虽表面看不见,但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真实的。如果这样的感受堆积过多,最后孩子只能要么向内找出口,变得沉默、自卑;要么向外“释放”,变成一个“情绪化”的孩子。

妈妈说得越多,孩子“跑”得越快。

知乎上有人问:“有个爱说教的妈,是种什么体验?”

看到一个高赞回答:“只要妈妈开口,我耳朵就想‘跑’。”为什么明明是为孩子好的道理,孩子就是不想听?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的是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时,会出现自然逃避的现象。道理本就是个中性词,一旦“杠杆”偏向居高临下的说教,孩子听得太多,耳朵自然会长茧,不但听不进,甚至从“脚指头”开始反驳。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从不是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孩子只会从自己出发去看世界,父母告诉孩子这杯茶好喝,和孩子自己体验过后说“好喝”完全是两件事。居高临下的说教,表面看是在沟通,实际只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没主动权,自然会因为没有参与感而选择逃避、反驳。而真正良性的亲子沟通,从来不是靠舌头。

妈妈耐心听,孩子才会说。

育儿专家卢勤曾说:“亲子沟通的很多问题,大多因为父母说的多,听的少。”在《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中,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儿子放学到家,开始都会兴奋地和她讲学校的趣事,但一开始她忽略了儿子需要一个听众的需求。因为工作忙,每次儿子和她讲话,她总觉得在耽误时间,眼神左顾右盼,一副“你快点说完”的样子。久而久之,儿子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话说完,只能加快语速,最后竟造成了语言障碍,讲话开始结巴,越来越不自信。发现孩子的变化后,卢勤开始反思,改变自己的“倾听”模式,不再做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而是放低姿态,耐心地听孩子说。在看到孩子眉飞色舞时,她会给予会心的一笑。就这样,孩子越来越喜欢和妈妈分享“小秘密”,性格也更加活泼开朗。

所以,想解决孩子的问题,第一步得打开我们的耳朵。倾听是父母育儿必备的能力,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孩子的教育80%在于沟通,20%在于教导。”妈妈只听不“说”,看似偷懒,却让孩子感受到用心的关注,心理学中有个"霍桑效应",说的就是倾听的重要性。

美国有家叫霍桑的工厂,工作环境一流,福利待遇完善,但奇怪的是里面的员工积极性不高,导致工厂的生产效率低。为此,心理学家们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开始对工人进行“谈话实验”,想找出“症结”所在。两年多时间里,心理学家们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在沟通过程中,耐心倾听,而不是反驳训斥,当工人们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抱怨、意见全部发泄出来后,工作的心情越发舒畅,干劲自然就足。“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真正被关注时,便会刻意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大人如此,孩子亦如此。每个不听话的孩子心底都有一个声音,只要我们愿意“听”,孩子都会开口“说”。

父母学会有效倾听,孩子说话才更有“底气”。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曾提出一个重要的亲子沟通原则,“共情关注”:关注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然后认真听,给予回应。但亲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常被五只“拦路虎”,阻断了和孩子的“共情”联结。

氓:高高在上;

盲:空讲大道理;

忙:没空交流;

芒:话中带刺;

茫:不知如何沟通;

当我们打开耳朵,冲破这五种阻碍,学会共情,孩子一定会在爱的尊重下,敞开心扉。

苏格拉底曾经说:“自然赋予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

育儿的路上,我们共勉!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78353
推荐日记
《(202)聊车》
《成长日记》
《第175篇亲子日记》
《随笔154》
《我的生日(第101篇)》
《2022.8.14周日天气晴《扎染课》》
《亲子日记》
《告诉孩子谢谢你这么安静,努力做到即使得不到表扬也好好做,20228月14日第九篇亲子日记》
《自制美食》
《做生活的主人》
《没有岁月静好,有的是别人替你负重前行(第715篇)》
《亲子日记第224篇,我的成长故事2》
《2022.8.13》
《摘菜(第270篇)》
《 亲子日记第《405》篇 阳光公益课》
《家》
《日常》
《2022.8.13,阴,周六,167篇,游玩》
《周末的沛霖(亲子日记第107篇)》
《2022.08.13 星期六 阴 第414篇》
《诸冯学校7.2班陈宣宇 2022.8.14 星期天 天气晴》
《 学游泳》
《(第89篇)8.13的读书分享交流会前的小插曲》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123》
《2022.8.13(205)》
《第202篇 总会有办法》
《 做爱的传播者》
《人生幸福很简单》
《22.8.13日 星期六 小雨 (186)》
《处理矛盾》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