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爱的方法
东武学校闫俊宇-峻毅妈妈

图像图像

今天是我在家里的第三天,第一天我们一起出去做的核酸因为我行动不便就由俊宇和峻毅扶着我十几分钟的路程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不过俊宇还是很有耐心的陪着我一步一步的走着,挺好[[EMOJI:%F0%9F%98%8A]] 之后我检查他之前做完的作业,回来我洗衣服俊宇晒,时间过得好快一天结束了。

第二天我跟俊宇在家包混沌,他帮我装袋还学会了怎么包,以后想吃自己也可以做了也不错[[EMOJI:%F0%9F%98%84]] !晚上老公回家做饭,吃过晚饭他们又开始了下棋模式,一个不服一个专治不服哈哈太有趣了。峻毅没事打扫下卫生[[EMOJI:%F0%9F%98%84]]

有时我发现我适当的示弱儿子们像是长大了一样,关心呵护着我,像他生病了我对他一样,希望这样的和谐关系一直维持下去加油[[EMOJI:%F0%9F%98%8A]] !

今天所学有点长记录一下

一位呕心沥血为孩子操劳的母亲,面对孩子离家出走前留下的字条,流着眼泪痛心疾首地哭诉着:我为他倾注了全部心血,为什么却换回这样的结果?

这就是“爱的不当“的后果!

的确,许多家长常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给孩子一盆火,回报的却是一块冰。于是抱怨孩子:你不懂我的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尴尬境地,又是什么阻隔了父母与孩子的水乳交融?

爱的出发点应该是无私的。爱的付出应是无怨无悔的,“父母都是为你好”这是常挂在父母嘴边的口头禅。实质上言下之意:你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就对不起我,我们在众人面前就没面子。孩子不领情,感受着来自父母的压力,还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委屈;觉得要回报父母的爱实在太累了。

父母为什么对我要求这么高?结果,过高的要求让孩子承受不住,沉沉甸甸的爱让孩子肩扛不了。久而久之,父母的爱就成了包袱。付出的爱应该是无私的,一旦有了了杂质,搀杂了个人因素,就会导致孩子宁愿远离它、排斥它。

爱的观念应该是先进的。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是传统的,他们的爱居高临下,爱的给予是霸道的,孩子的接受是被迫的。有些家长轻则辱骂,重则拳脚相加,却美其名曰:“不打不成器”、“棍棒下面出英才”。甚至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而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试想,这样的爱怎么能是阳光、雨露。现代孩子渴求的是平等,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爱注定要被孩子排斥。

爱的方式应该是恰当的。爱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有的家长把学习的督促当成是爱的唯一,忽视了孩子情感的变化;有的家长把生活的关心当成是爱的全部,放弃了与孩子思想上的交流;有的家长把沉默代替了爱的语言,耻于表达对孩子的欣赏和关爱。爱的泛滥,会把孩子淹没,使他们找不到方向;爱的简单,孩子会把爱当作一片浮云,无法驿动他们的心。

教育没有单行道,父母之间需要立交桥。做父母的仅有爱的热情是不够的,要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与孩子多一点理解和沟通,这样才会点亮孩子纯洁的心灵,感受爱的甜蜜。

有温度的爱

我们首先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因为有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呢?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10种有温度的“爱的方法”。

一、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与孩子交流时,成人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93岁高龄的日本小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两岁的男孩前来找内藤先生看病。妈妈说,一升装的牛奶,这孩子一口气就能喝光。因为喝牛奶超量患了牛奶癣,皮肤刺痒睡不着觉,举止焦躁不安。内藤先生不慌不忙地将白大褂脱下,然后跪在那个男孩面前,看着对方的眼睛。

“你喜欢喝牛奶吗?”内藤先生温和地问道。

男孩点点头。

内藤先生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如果不让你喝你特别喜欢喝的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男孩显出烦躁和不满的神色,并且把脸扭向一边。

内藤先生并不气馁。他跟着转到孩子面前蹲下身子说:“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不管男孩怎样不耐烦、拒绝回答,内藤先生的目光一直充满着信赖,口气也十分诚恳。

终于,男孩轻轻地点了点头。奇迹发生了。男孩回家后不喝牛奶了,湿疹症状很快消失。一年半以后,他的母亲认为可以喝点儿牛奶了,可男孩说:“大夫说能喝我才喝。”母亲只好请内藤先生来帮忙。

这一次,内藤先生仍然是看着男孩的眼睛,微笑着说:“你现在可以放心地喝牛奶了。”从那天起,男孩真的又开始喝牛奶了。(想到了有小朋友因过敏不能喝牛奶,希望现在已经可以喝了)

内藤先生通过这件事总结出:哪怕是才两岁的孩子,只要他明白了道理,就能控制自己。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这个口号提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十分亲切。

因为,今天的孩子多么渴望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你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你是不是扪心自问,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二、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温暖。

走进孩子中间,常常听到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怎么不会笑?”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

笑,是爱的语言。你冲他微笑,这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爱你!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做父母的再忙、再累、再烦,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孩子。

三、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常常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烦恼,而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却往往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

长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觉得有什么事情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埋在心里。久而久之,消极情绪找不到发泄和化解的渠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爆发,变成一种对抗情绪,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伤害。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有觉得对方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时,才听得进对方的话。父母作为倾听者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倾听,是一门艺术。如何听孩子说话呢?这里有几点参考意见。

(1) 做出听的姿势

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身体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不要制造“墙壁”。如两手抱着胳膊或边听边翻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用眼睛“听”。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2) 表现出听的兴趣

让谈话者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

有些父母,对孩子就缺少这种尊重。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嘛干嘛去吧,谁有工夫听你神侃!”于是,孩子十分扫兴。我们当父母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3) 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了。

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

用语言表达。听孩子说话时,用简单的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诸如“真是这样吗?”“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等。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

俄国伟大的作家契柯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外人代替,就是因为她能够跟孩子同感觉、同哭、同笑……单靠理论和教训是无济于事的。

四、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发现。发现什么?孩子的长处。谁会以自己的短处作为生存条件呢?人应当扬长避短。如果经常展示自己的长处,别人就会认为他行,他就朝更行的方向努力。我们只有用爱的眼睛去看孩子,才能发现孩子的长处。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

发现孩子的长处,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 发现不同点

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同”。

(2) 发现闪光点

孩子天天在进步。父母和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孩子,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3) 发现动情点

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孩子的情感是细腻的。我们要与孩子为友,就要去发现孩子的真诚,倾听他们真挚的声音。

家庭生活中,常常发生的是细微小事,但是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真诚和爱。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五、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今天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却没有发现,过分充足的物质竟然剥夺了孩子的快乐。什么都来得轻而易举,他们感觉无所谓,不珍惜也不兴奋。孩子还不想骑童车的时候,父母就为他买来了,他没有了学车的兴趣;他不想读的书,父母非要买回家不可,他连看也不看,可自己借来的书,读起来却如饥似渴……欢悦产生于强烈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

对一个渴得要命的人来说,一杯清水胜于金子。如果一个孩子总没有渴望得到某个东西的机会,该是多么不幸啊!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要真正对孩子负责,就给孩子留一点“渴望”的余地吧!

六、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细节,最容易感染人。一部小说,催人泪下的往往不是那恢宏的大场面,反而是一些小小的细节。

我的体验是,善于发现爱、感受爱,把爱的细节当作“珍珠”一颗颗串起来珍藏的人,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这“珍珠”使他对生活充满热情。

人的热情从哪里来呢?从爱的感受中来。当你感受到周围的人都爱你时,你自然会产生回报爱的热情。所以,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体验爱,把爱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七、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那么,爱的鼓励从哪里来呢?从父母自身的改变中来。父母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就改变了自己的目光和语言:把“目中有分”变为“目中有人”;把“以分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把挑剔不满的目光变为欣赏满意的目光;把讽刺否定的语言变为赞扬肯定的语言……于是,爱的鼓励出现了!奇迹也就发生了!

八、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作父母的必须大胆管教儿女,约束他们不正当的行为。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管教是一门艺术,其中有几点要注意:

(1) 培养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识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孩子首先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与他人交往时所采取态度的基础。所以,让孩子尊敬父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若是你不能使一个5岁的孩子把玩具从地上拾起来,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这个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时期施行任何程度的有效控制。”

(2) 不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好处

(3) 严厉的管教之后是沟通的最佳时机

当父母与孩子的“激战”停止,孩子的胡闹没有得逞时,他会明白自己是“咎由自取”。这时候,孩子常常对父母做出亲昵的动作,这往往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机。这样,管教孩子就有了一个充满爱的结局。

九、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广阔的空间。法国作家雨果有一段很恰当的比喻:“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阔的心灵能包容万物,父母的心能包容各种各样的孩子。

作为父母,要容得下那些学习差、淘气的孩子和所谓的“问题孩子”;作为社会,要容得下那些“问题父母”的孩子。因为错不在孩子,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错了。

有句话说得好!

”你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社会会替你教育他!“

因此,我们的社会应该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去”替“父母把这些”问题孩子“教育好。

如果孩子真的因为“父母的错误教育”触犯了法律,我想,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是无法接受的。但是,不接受也得承受,这是我们的错误理应付出的代价。

如果孩子在社会现实的“教育”下,找到自己的最佳出路,甚至由此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我们更应该感谢社会。

作为父母,则应该反思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十、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

对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别人能理解、能接受、能感悟到,比接受成人的爱更快乐!然而,我们许多的父母,却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就这样,累坏了父母,闲坏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这些是父母应该做的!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换个形象!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我们有幸成为今天的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我们有幸培育今天的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78421
推荐日记
《强国梦》
《麻辣鱼,来一锅》
《亲子日记第七百九十四篇》
《告状》
《爱的方法》
《帮忙孩高兴》
《161篇 8.11 小雨》
《月亮先生闻花香》
《8.14》
《啸林的日记》
《去烟台学习前熹宝给妈妈的一封信8.11》
《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
《撕作业》
《培养未来的孩子,父母要把眼光放长》
《学以致用》
《咬了一口的苹果,那也叫爱(218篇)》
《白云和乌云》
《读书笔记》
《亲子日记第759篇》
《亲子日记160篇,周日,晴天,2022.8.14》
《亲子日记第225篇,我的成长故事3》
《2022年8月14》
《2022年8月14日,礼拜天,天气晴,又是新的一天》
《陪伴,第719天》
《吃了就睡,醒来就吃》
《大手拉小手第320天(儿童咳嗽忌口)》
《2022年8月11日亲子日记第111篇》
《亲子日记第718篇》
《2022.8.14晴》
《遇到“坏孩子”怎么办》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