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而物质奖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会产生不少副作用。
首先,物质奖励转移了孩子的学习目的。
(为奖励奖品而学习,它使孩子不能专注于学习本身。)
(学习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和踏实的学习态度,这是保持好成绩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方法。如果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成绩回报自己的行贿手段。她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他把心思用在如何换取奖品,如何讨家长欢心上。)
第三,物质奖励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任何考试都有变数,谁也不能保证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每一次考试都是个坎,需要孩子去跨越,一旦做得不理想,就会有挫败感。不知不觉,他变得反感学习,憎恨考试了。)
父母不渲染考试,不强化分数,会让孩子在考试方面的心理一直比较坦然,是他的学习注意力不被分散,学习没有压力,从长远的时间来看更能促进学习进步!父母在成绩上的淡然,恰是对社会,学校过度渲染成绩现象的平恒,把孩子拉回到踏实的学习心态中,防止孩子在学习中有压力和变得虚浮起来。
纯粹的口头奖励也不要过分。孩子只有在对自己的能力不确信的情况下,才需要外在的赞美和肯定来稳固他的自信。无论在什么事情上,只要孩子已形成较为确定的能力,你就不需要经常去夸他。否则会让孩子觉得做作和廉价,反而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圆圆第一次缝了件布娃娃的衣服,我真诚的表扬了她,当她缝到第四件时,就不再用“你缝的真好”这样的话夸奖他,换成一种她听起来就比较真实、能带来成就感的方式来表扬)
考好了不奖励的政策,当然也有考坏了不批评的政策配套。也就是说考好考坏都是正常的。(内心在意,但不表现出来从而扰乱孩子的自我认知)。
不打击孩子和不过度表扬孩子,其实意义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