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_考好了不奖励》的音频,收获颇丰,⿎励孩⼦多给精神⿎励,少给物质奖励。经常性的物质奖励可能适得其反。
在学习上最好遵循“考好不奖励”但是⼀定要配上“考坏了也不批评”的政策。当然这并⾮家长不在意孩⼦的学习成绩,⽽是把这种愿望锁在⼼⾥,转化到⽇常的⾏为和细节上。
现在社会把考试已经渲染的很严重了,孩⼦其实很明⽩⾃⼰的学习成绩很重要。家长对待成绩的淡然,恰恰是对社会上过度渲染成绩的⼀种平衡,防⽌孩⼦在巨⼤的压⼒下变得虚浮。
物质奖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问题,还会带来新问题。
1.孩⼦从关注学习到关注奖励,转移了学习⽬的
2.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踏实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奖励会败坏了孩⼦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
3.如果考不好没有得到奖品,还会让让孩⼦对学习产⽣对⽴情绪。
在孩⼦学习上使⽤激励⼿段,⼀定要注意⽅式⽅法。
⽐如,孩⼦考试前想要⼀个玩具,家长可能会说:只要你考了双百,我就给你买。如果孩⼦考上双百,得到了玩具,他对家长也没有感恩之⼼,只觉得是⾃⼰换来的。如果孩⼦没有考到双百,就会把学习放在⾃⼰的对⽴⾯,觉得总也学不好。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考试前、考试中都不提,当孩⼦成绩出来以后就由衷的赞赏孩⼦的成绩:呀!你考了97呀!马上就能拿⼀百了呢!快要暑假了,你要不要买玩具,放假了可以玩。
买玩具和学习是两件事情,买玩具是因为你爱孩⼦,让他暑假休闲,和学习成绩没关系,⽽且你还赞赏了孩⼦,孩⼦在学习上会更有动⼒。
想要让孩⼦找到学习的原动⼒,⾃觉学习是⼀件很难的事情,这是需要阅历和契机。⽐如像周总理从⼩就⽴志“为中华之崛起⽽读书”,这需要孩⼦有了⼀定思考能⼒,有了⼀定见识才能做到。
但所有孩⼦都愿意为了家长的肯定⽽读书。所以不必舍近求远,家长的肯定恰恰就是孩⼦学习的动⼒。当家长觉得孩⼦很擅长⼀件事的时候,孩⼦真的就会变得越来越擅长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