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代表课”要“代表”教师自己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刘永和
作家有自己的“代表作”,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代表课”。教师“代表课”是在专家指导下,由教师自己选择、自行设计、自主实施、自觉反思而形成的,带有教师的思想与理念、个性与特长,成为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有效积累,因而可以辐射与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代表课”应该“代表”什么呢?我以为应该“代表”教师自己的学科教学的四个标志性特征。
首先,“教师代表课”必须代表自己的个性特征
教师代表课应该是教师自身个性特征、个人气质、个体特长的课堂教学特征的集中体现。教师代表课的打造要找寻自己优秀的个性特征与教学特长,将其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引导课堂发展的方向,形成自己的行为特点与教学风格。教师的气质大约有四种类型:一是胆汁质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二是多血质型,活泼好动、善于交流;三是粘液质型,安静稳重、理性思维;四是抑郁质型,善于观察、体验深刻。注意发现自己的秉性特征并养成良好气质,明确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并懂得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发挥,让自己的课堂有别于他人课堂,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增加自己课堂教学的审美感与吸引力。
其次,“教师代表课”应该代表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整体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教育技巧等在教学过程中独特而和谐地结合以及稳定的、经常性的表现。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长的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自我特长、兴趣爱好等,朝着既定方向努力发展,形成教育特点与教学特长,经过提炼与固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各式各样,各有千秋。比如,语文教师打造“诗意课堂”,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受到审美熏陶。数学教师打造“简约数学”,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建构数学模型”;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再次,“教师代表课”可以代表自己的设计思想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造,而这个创新创造的过程需要倚重教育设计;上海市浦东教育研究所十年前就提出“教育设计”是一种重要的科研方法,是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手段。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师代表课”需要顶层设计、创意设计与完美设计,而教师的设计思想也往往是独特的,是自己的个性特长与教学主张的综合体现,展现的是教师独特性的重要方面。教学设计是“教师代表课”的施工蓝图,是“教学五认真”的基础环节。“教师代表课”具有一整套设计模式,但都是在导师的启发下,根据教师自己的设计思想有条不紊地进行设计的。从教育理念到教学主张,从课堂表现到风格取向,从设计模型到教学流程,从板书设计到创新之处的提炼,让设计形成一个“回路”。
第四,“教师代表课”需要代表自己的最好水平
“教师代表课”之所以能够成为“代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高水平与高质量。“教师代表课”要求是教师自己最好的标志课,代表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高水平;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把“教师代表课”上到最好,还要做到三个“熟悉”。一是要求熟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要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二是要求熟悉教学流程与过渡设计,要能熟读成诵,信手拈来;三是要求熟悉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案,要能胸有成竹,信心满满。这样才能熟能生巧,挥洒自如。
“教师代表课”的研修,意在打造真正有效的“校本教研”范式;而根本目的是让教师自己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准备,自主展示,自主反思,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学积累,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