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就怕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是很难有所成就的,正如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如果孩子从小就在被娇宠的环境中长大,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变得任性自私、唯我独尊,习惯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遇到问题不懂得反思自己,而是认为责任都在别人身上。而且在妈妈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柔弱、耐挫折意识弱、自制能力差。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动辄厌学、出走,甚至自杀,都与妈妈的娇惯有一定关系。可以说、放纵的溺爱是最不负责任的爱,因为这样做的妈妈放弃了思考,而让尚没有自控能力的孩子去发号施令。也许孩子小的时候会觉得妈妈这样做对他很好,但当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之后,他会将妈妈的干涉看做是对他的一种禁锢,想要冲破这道禁锢,逃离出去,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而如果孩子的独立意识已经被磨灭的话,那对孩子来说就是更致命的伤害。也许有些妈妈还置身事外,认为自己对孩子绝对谈不上溺爱,看看这些溺爱孩子的典型表现吧。
(1)特殊待遇。处处特殊照顾孩子,让他在家庭中的地位无形中高人一等
(2)轻易满足。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甚至不顾是否会给自己造成沉重的负担。这样养成的孩子讲究物质享受、很难懂得珍惜。
(3)剥夺独立。为了保证绝对安全,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妈妈寸步不离地时刻保护。孩子稍微有点闪失,妈妈先惊慌失措、大呼小叫。这样养成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却胆小如鼠。
(4)当面袒护。家人管教孩子,妈妈马上站出来说话袒护。这样养成的孩子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容易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的不和睦。
虽然这几种溺爱方式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表现程度也各有轻重,但依然值得妈妈警惕。如果妈妈一意孤行地认为只要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势必会使孩子养成不良性格和习惯,让孩子失去竞争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如果妈妈真正爱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对孩子一味地迁就,可以将对孩子的爱放在心里,该狠还是要狠一点,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头。
总之,真正伟大的母爱,不是放纵自己不负责任地溺爱孩子,应该是有尺度、有方法的理性的爱,能够保证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让孩子养成独立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