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读了一遍文章是关于表扬的艺术,觉得深有感触,引用如下
中国人传统上是不常表扬孩子的,主要是怕他们“翘尾巴”。
但随着西方育儿理念在中国的普及,很多父母也开始认同多表扬、少批评的方式会让孩子有更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开始学着多赞美孩子,于是也照猫画虎地时常对孩子说“干得好!”、“真棒!”。
当你为自己采用“先进教育理念”育儿而沾沾自喜,以为能养出一个有很强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孩子的时候,却不知美国心理学界早已开始对过多表扬的负面作用作出反思,而你的廉价赞美可能正在一步步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和内在积极性。
所谓廉价赞美,就是父母经常给出像“太棒了”这种指代不清,宽泛而简单的表扬。
廉价赞美三宗罪如下:
1)让孩子对表扬上瘾,因此变得没有主见;
2)降低承担风险的意愿、过度提高自我意识,以致影响下次活动的表现;
3)降低孩子做事的内在驱动力;
1.让孩子对表扬上瘾,因此变得没有主见
廉价赞美越多,孩子就越会对大人的评估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会依赖于大人对“好”与“坏”的判断,而不是学着自己判断。最终,他们选择的标准,会是“如何讨好大人以得到更多的赞美”。
那些被老师时常表扬的学生,他们更倾向于以疑问的口吻来回答问题(“呃,这个答案是xxx吗?”);
他们的意见一旦被成人挑战,更容易退缩,而不会坚持已见;
他们在遇到难题时更不容易坚持下来。
简而言之,太多像“太棒了”这样的廉价赞美,不但不会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而让他们凡事希望得到大人的首肯而变得更加没有安全感。而且时常得到表扬的孩子很容易对表扬上瘾,最终做一切事的最高目标就是得到表扬,以至于变得凡事没有主见。
2.降低孩子承担风险的意愿,过度提高自我意识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第一次创造性活动表现出色后得到表扬,他们在下一次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平庸的概率要高于那些第一次没有得到表扬的孩子。
并非只有创造性活动会受到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表扬也会使孩子在下一次的技巧性工作上有更差的表现。
这是因为表扬可能会使孩子的自我意识提高到足以影响其将精力集中在技巧性工作上的地步。
3.降低孩子做事的内在驱动力
如果你经常在孩子兴致勃勃画画时来一句“画得太棒了”,很快你就会发现,当你不关注孩子的时候,他/她就懒得画了。
很多研究都表明,我们为孩子做某件事提供的奖励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失去对这件事的兴趣。
原因很简单:本来孩子画画的驱动力是内在的快乐,而大人过多的廉价赞美使其画画的动力变成了获得表扬,最终使得画画这件事变得不那么有意思了。
不光是在创造性的活动上是这样,在社交活动上的表现上也是这样。
如果在孩子表现得很慷概的时候每次都给予表扬(如“你的分享真棒!”或者“我为你帮别人感到骄傲”),孩子对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兴趣会慢慢的逐渐变低。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分享与帮助他人已经变成了获得大人表扬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