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拜读了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吸引。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教学勇气》第四章《求知于共同体:引人入胜的伟大事物》中的第二节《现实是群体共建共享的》。作者一心力求实现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是开创一个实践求真共同体的空间。求真共同体的典型特征就是体现这一主张:现实是共同体中相互联系的网络,我们只有处于共同体中才能认识现实。作者用了一个小故事阐明了这一主张:作者曾在某所研究型大学做关于教育共同体的演讲,演讲时作者关注了一位坐在礼堂前排的听众,只见他正襟危坐,神情专注,年逾古稀,衣着考究,身材高挑,一头白发的史密斯博士,荣誉退休的生物学教授。开始讨论时,他说:“我无法理解为何要对高等教育共同体感到大惊小怪,说到底它不过点明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这是对作者提出的教育共同体的肯定。搭建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莫再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孩子们能互相学习,勇于交流,勇于展示,共同成长。教师要当好引导者,为他们“推波助澜”。教育共同体的课堂是相关学科融合的课堂。语文学科教学具有延展性,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语文是文化之源,是思想之根。让传统文化教育扎根于语文课堂,正如一棵小树,在肥沃而广阔的土壤里扎根,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语文课堂主阵地,创造性地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传递着文化,还要渗透人文教育,让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课堂扎根,是对传统文化的敬重。语文因敬重传统文化而变得有意义,因敬重传统文化而变得丰厚。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要领悟“教育共同体”的深邃,融合各专业的知识,凝聚成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