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读了两章论语,对于学习,对于向别人学习这件事,孔子认为,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只要是个人,身上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当然,我们要挑别人身上好的地方学习,这叫择其善而从之,看到别人身上不好的地方,咱就避开,而且还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点,如果有,要积极改正,这叫择不善者而改之。
那孔子的榜样是谁呢?这个问题子贡回答过。有一次,孔子和魏国一个官员聊天,对方向子贡请教,说孔老师学问这么大,都是向谁学的?子贡说,所有的古代贤人啊,指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不仅成了君王,还留下了不少学问,而孔子学到的就是这些流传下来的学问。为什么要向古代圣贤学习?因为他们有能力,有德行,后来孔子总结说,我们要向比自己德行好的人学习,争取早日和他们一样,这叫见贤思齐。如果看到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这叫见不贤而内自省,但我们都知道,学习是坚持的事,最难的是坚持。这个坚持很重要。
孔子举了个例子,从前有个人看到家门口儿空荡荡的,非常荒凉,总想为家乡做点儿什么,于是他化身大自然搬运工,吭哧吭哧开始造假山。过了很久,假山终于快完成了。就在他差最后一筐土的时候,该死挡住采光了。他感觉累了,于是选择了放弃。孔子觉得这样不好,因为本来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结果停下来了,前功尽弃。这就叫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无止也。那怎么才算好呢?孔子是这么认为的,在一块儿平地上堆一筐土,别看只是小小一筐。但他只是个开始,只要坚持不懈,每天填一点儿都是进步。这就叫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前面就是孔子对学习的一些看法,小小总结一下,孔子认为永远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儿,多学习,多思考,多去请教别人,贵在坚持,只有好学的人最后才能成为君子,为成君子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