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珈玮一回家就跟我说:“妈妈,我以后可以不理xxx(班里一个男同学)吗?”我问他:“为什么?你们之间发生什么事儿了吗?”于是珈玮开始跟我叙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无非就是小孩子之间那些嘴角之争。最后他说:“他说别的也就算了,但是他竟然质疑我和朋友之间的友情。最后还动手了!”我很在意的问他:“为什么要动手啊?”他深呼了一口气说:“也不算动手,就是他用手顶了我的肚子。”我问:“那你有没有告诉老师?”他假装镇定的说:“没有,因为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但是我只是很轻很轻的警示了他一下,不如他的力度大。”他可能是怕我责怪他还手,说完之后怯怯的看了我一眼。
男孩子发生口角和矛盾是很正常的,一直以来我对珈玮的引导都是有问题可以找老师,可以告诉家长。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他说:“因为我们关系还挺不错的,而且我生气的原因是因为他说的话,不是因为动手。再一个,我们两个都动手了,所以扯平了。”
听到他能这么说,我心里暗自高兴。其实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群体,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的能力的。孩子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是建立社交自信最关键的一步。我如果否定了他,可能会阻断他以后有问题主动跟我沟通的念头。于是我表现出对他情绪反应的认同以及处理办法的认可:“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像你一样伤心和生气。但是我可能不会像你这么有勇气,我也许会偷偷的躲在角落里哭。”他听到我这么说,如释重负般的说:“因为你是女生,我们男生不会那么娇滴滴的。”我说:“那你打算怎么处理你们两个以后得关系呢?”他生气的说:“我打算以后!一辈子!永远都不理他了!”说完以后,又小声的问了我一句:“妈妈,我以后可以不理他吗?”我当即表达了我的认同:“当然可以啊!你自己的交际关系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看到我竟然认同他,他欣喜若狂,高兴的说:“妈妈,你能这么支持我,我心里竟然不生气了。算了算了,男生就应该大度一些,说不定过两天我们俩又成了好哥们了。”说完高高兴兴的写作业去了。
在孩子交往世界里,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所以,当孩子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促进他们成长的良好契机。我们父母应该做一名观察者、聆听者和支持者。观察,不打扰;聆听,不忽视;支持,不干涉。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请别太担心,因为他们自己会积极想办法解决,这样才会让他们学习到“人际关系”中的规则和技巧,渐渐的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