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马太福音》中有一则寓言: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的由来,主要是形容两极分化的分向差距。
总结成长经验就会发现,越是从小就优秀的孩子,一路走过来得到的关注和帮助越多,优越感和自信心使得他们长大了越容易成功;相反,从小被冠名“差生”的孩子,多半长大了是趋于平庸,家长如果一味数落子女不好,点赞外人真棒。
我有个朋友,考试之后,他儿子拿着八十分的试卷回家,朋友没有开心,而是爆出一句:“看看隔壁家小明,九十七分啊。”确实,和隔壁小明比,朋友儿子的成绩很差。但是朋友儿子的努力,为什么朋友两口子视而不见。“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好”,这样的想法,无疑是打击儿女,久而久之,儿女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给儿女贴上弱者的标签,无疑是毁掉了儿女的成长时光。等儿女长大了,再去撕掉原生家庭的标签,非常困难。
更可怕的是,儿女长大了,有工作了,父母却嫌弃他们的收入太少,数落他们找的对象不好。为什么父母觉得“外人更好”?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父母没有参与别人家的生活,不知道别人家也有鸡飞狗跳的时候。多看看儿女的进步,多发现他们的优点,不和别人比,儿女的勇气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