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初读《湖心亭看雪》只觉得它是一篇清新淡雅的写景文,内心对作者所描述的景色心生向往。等了解其历史背景之后,才发现它还是一篇深沉的爱国文章,承载着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也触动了我们后人的爱国之心。
这篇文章,写于明末清初清军入关时,明朝已经岌岌可危,文章却依然用明朝的年号,这是作者对明朝深深的眷恋。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曾不吝啬对夏日西湖的赞美,“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描写西湖夏日美景的诗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稚孩童无不耳熟能详。而描写西湖冬日美景的诗词并不多见。所以作者的《湖心亭看雪》让我们领略了西湖冬日之美,因此我更愿去欣赏作者笔下的雪景之美。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幅静谧的雪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没有写自己的心情,却以“绝”字展现出作者此时寂寥的心境。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清冷的天地间,无论天、云、山、水,连在一起,清一色的白。茫茫雪景中只隐隐露出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舟上的人也融入了这清冷的雪景中。
读到这里时,儿子问我,杭州西湖处在南方,真有这么大的雪吗?我都没见过这样的大雪。我给了儿子肯定的答复。还记得我上小学时,要爬过一座山才能到学校,每到冬天,真有大雪封山的感觉。上学时所走的唯一一条路被大雪覆盖,路两边的深沟也被大雪填平,让你不知道你下一步会不会掉到沟里。那时我们回望村庄所见的,只有两三点炊烟,眼前的只有白得耀眼的雪,其他的全隐在雪下。即使我们身处北方,现在的孩子也确实见不到大雪封山、封路的场景了。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两句话讲述了作者的偶遇,遇到了另外两个与自己心境相似的人。金陵人客居于此,欣赏着这难得的景致,感受着这份寂寥。“痴”字道明了作者的与众不同,独自赏景的痴迷,钟情于美景的痴狂,只爱山水的痴心,对于明朝的即将灭亡不愿接受的痴想。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把这篇文章当作写景文来欣赏时,也不得不深思,为何现在的我们只能通过文章感受到这种别致的画面呢?现在的我们没有战争,却在做着入侵大自然的战争者。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了人类最大的隐患,现在只是气候变暖致使孩子们没见过大雪。多年以后呢?大自然带给我们更大的灾难时,或许我们连同作者一样“痴”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