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态度和倾向,它像一套自动化程序,支配着人们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三字经》中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的“习”,就是指习惯,可见我国从古代开始就认识到了习惯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非常重视习惯的作用,他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李德也曾说:“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
发展至今日,我们也愈加相信,每个人的天赋条件一般差不多,而导致日后的成就千差万别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其后天养成的习惯。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的父母也越来越认识到,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坏习惯会贻害孩子一生,而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良好的做人习惯能给孩子一生的幸福。让孩子学会做人,是教育对父母的基本要求。不管孩子以后能否取得大成就,父母都应该先培养他们做人的习惯。
这就要求父母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懂得自尊自爱、谦虚不骄。与此同时,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同情心、幽默感等也至关重要。
良好的做事习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会做事,才能提高效率;会做事,才能事半功倍;会做事,才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培养孩子的做事习惯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经过周密计划、分析决策后高效地把事情做好。在做事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专注、重视细节,同时以勇于吃苦的精神坚持到底。
培养孩子的独立习惯是父母要重视的,独立能让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父母可以让孩子在认识自己后,树立正确的目标,在自我激励下努力前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让孩子学会自制,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主见,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也是奠定一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喜欢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很难拥有美好的未来。
父母可以指导孩子珍惜时间,在讲究方法的前提下努力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学习的好习惯有很多,这些习惯不但会推动孩子学习进步,还能为孩子以后顺利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当然,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还有很多,理财、社交、思考、健康、安全、心理等方面,都需要有好的习惯做支撑。
日本教育家福泽俞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是教育的最好教室,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就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儿童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3~12岁的孩子。只有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关键时期,没有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那么等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时候,想要再帮孩子改掉它们,就很难成功了。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希望父母们能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