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二组群的成员们,都在百忙之中分工整理着第二模块的各自汇总,我们二组群有位同学自己经历的一件事,发了一段共勉的话:当我推脱责任说特别忙的时候,她对我说“所谓忙”都是借口。当你觉得这件事是你目前最重要的事的时候,再忙你也会去做。而且如果是真心喜欢,就会忙得快乐,忙得有归属感。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拿来与大家共勉。比如我们这十几个人,天南海北的被分到了一个组,这就是缘分,我们就该为了这个“缘”而努力。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琐事太多。但是用心了,无论是接龙还是分享评论,也没有那么难。它毕竟占用不了多长时间的。我们的副组长张老师说的,取消这个群的消息免打扰模式,所有重要的事情都不会错过了。张老师这个假期那么忙,还每天关注着群里的信息,不是因为她时间多,而是因为她的热心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向她学习!昨晚我们三个是最后一道工序,解老师、张老师不停的帮我,对着电脑屏幕时间久了一身的不自在,大家都克服了,一起加班加点把材料收集、汇总、上报,张老师还要负责最后上报给大群的孙老师。这不正像小时候的一篇课文,大家可还记得: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流进小溪里。溪水溪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流进江河里。江水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我们都要流进海洋里。
今天值班,孩儿爸全程带娃,爷仨在家学学这个、做做那个忙得不得了。中午单位忙完快一点了才回家吃饭,进门就看到哥俩笔直的站在那,我说你们这是在练习挺拔身姿?不是的妈妈,那你们这是在背诵什么?不是的妈妈,那你们这是在迎接妈妈?不是的妈妈,我说了三个都不是,那你们是在罚站?是的妈妈。大宝发话了,妈妈是因为我和弟弟把小便放在矿泉水瓶里后倒上水拿着玩,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啊,是不是爸爸怕谁再误认为饮料喝了才让你们这样的,是啊妈妈。接着我去了洗手间,发现了饮料瓶后才一下子悟到了,原来孩子们是学他们奶奶的样子,弄这些水浇楼下的蔬菜啊,我和他爸说了自己的想法他也恍然大悟,错怪了孩子们,自认为是调皮捣蛋,原来是有原因的。我去了房间说出自己的认为,哥俩点头,抱抱孩子我们错怪你们了,以后有什么事,好的不好的咱们沟通好可以吗,免得错怪了你们,爸爸妈妈心里也不舒服。匆匆吃了点饭就提前回来,爷仨在那讲绘本准备午休,我听昨晚武校的直播课(一块钱超级划算!老话说的好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大爱的武校又放“大招”送法宝了,讲家校关系,家庭和外界相对比较重要的关系,从四个方面讲: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学校里没有圣人、家校间目标一致、家校间站位不同。
教育主要是做人再做事,为党育人(做人)、为国育才(做事),做人教育主阵地是家庭,家庭教育 重人,学校教育 重才,学校教育给孩子更多的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学校老师是职业人而非圣人。老师品性都不是完美的,走进学校是业务考核走进的,一般是高技术人才,不能把老师看成是做人做事的圣人,非圣人。相对说学校是圣地,但不是都是圣人。看明这一点做人 根的教育是家长,老师不是完美人,也有家庭、夫妻、婆媳等等的不如意,幸福要做到很难,做不到也不能要求老师这样,因为老师是人、是凡人、不是圣人。理解老师,不要一遇到一件事,先考虑认为这个老师怎么会这样呢?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喜欢他的课,认真听讲学习,如果不喜欢那就谈不上喜欢认真听,如果孩子对老师有偏见,因为老师也不是完美的人,也会有失误犯错,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要记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私下和老师沟通!再不行找校方反应问题。我们也要记住一句话:尊重孩子的老师,就是尊重孩子的未来!尊重对方,哪怕有不对的地方,也要接纳尊重,就像夫妻关系中所讲,对方再做的不好你用你的心也会感化他,用善良的心和发现善美的眼睛来看问题,这样家校关系就和谐了,家校间站位不同,同样教学班级中总是会有第一和倒数第一,老师对孩子都一视同仁,你的孩子你最关注,在学校里老师不可能只盯着某一个孩子,他要一碗水端平。我们要正确的面对这件事。
讲了几个案例:1.小明仍铅球时无意打伤同学,校方承担了所有责任;2.小健因自己的情绪,故意绊倒同学受伤,小健监护人承担责任,因两者起因关系不同,小健是故意伤害,他知道伸腿绊倒会让同学受伤,而非故意;再如不小心把同学绊倒,因情况而定可减轻监护人的责任而不是免责。法治中国:依法治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要讲道理、讲法、杜绝“校闹”、“园闹”,校门口几十米之内不能带有利器,有立即报警。孩子是弱势群体,保护好孩子。3.园闹,玩滑梯时小孩突然被推了一把,意外发生后,家长不依不饶,还要赔偿自己要求的钱数,不满意就要把孩子送了幼儿园看管。还有身边事件:孩子在学校不小心受伤骨折了,校方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给孩子家长打电话,不急不躁,去了还说校方拿钱,不拿钱不治疗,无知的家长啊,你孩子受伤了,第一时间不治疗,无理取闹的做着我行我素的事,最后上了法庭。4.案例;两个孩子在学校有点矛盾,两口子气冲冲去学校打了另一个孩子等等的案例。
很多风气,带坏了某些家长,校方不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依法处理;家长有问题走程序,不要以暴制暴,孩子在学校磕磕碰碰很正常,就事论事。学校第一面对的是老师、家委会主任、校方、法律顾问。有事处理事、就事论事,理性解决问题才是对孩子好。你自以为赢了,受伤的只有孩子。
家校沟通:案例:孩子在学校打牌,老师叫来家长,最后孩子选择了最极端的做法。孩子调皮犯错是孩子的问题,妈妈打了他有错,老师是关键,孩子犯错是家庭和他、还有老师的责任。人在极度愤怒、暴躁、紧张的情况下,智商降低直至归〇,老师有情绪后把包袱抛给了父母,父母情绪后直接打了孩子,之后孩子想不开,最后是最最不好的结果。我管不了叫你妈来收拾你,家长成了老师的“一把枪”,家长来了智商降低,释放了自己情绪,也是抢台词,打孩子就是要告诉身边孩子和老师,孩子这样不是我的错,我也不让他这样做,我不许他这样做,而是孩子的行为,打完了和老师沟通了几句明显情绪下来了,老师情绪也降下来了,最后孩子本来就有情绪,老师家长都对自己这样,打人不打脸啊、自尊心被打碎了,孩子的智商也是到了最低情绪,无处释放,选择了最不好的方式“战胜”了自己的母亲、证明了自己不是“软蛋”。
老师不是直接伤害他的人,但是这个过程第一人老师如果来冷情绪处理,家长不要再去二次伤害,结局就不会这样。老师在履职的过程中,第一解决问题,找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叫到办公室沟通,之后再联系家长说明事情前因后果,家校沟通是多么重要,要做智慧老师、智慧家长。
武校讲夫妻关系如何处、亲子关系如何处、婆媳关系如何处、兄弟姐妹关系如何处、今天又讲到家校关系,讲到谁就教谁遇到问题应该如何做,才是最好的。今天的家校关系,家校合作、合作育人,合了就和谐了,合是贝壳遇到敌害时,上下贝壳一起合起来,没有主次是互动的同时做这就对了。家庭和学校是双主体,作为教育孩子做人家长是主体人,作为孩子成才能力学校是主体,所以家庭和学校和在一起,1+1>2,家校合育,合即和谐的和,和了幸福感就强了。不止家校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家庭关系等等,攥起来就全了,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所有的发生都是和关系有关。
武校讲的家校关系,对我触动很大,对孩子对我们,家校关系真是很重要的,孩子求学路漫漫,你和学校关系做不好,基础打不好,如何谈孩子好的未来发展,养育孩子的路上哪有不磕磕碰碰,自己看孩子就从来没有让孩子受伤过吗,到了学校孩子要看的不是一个孩子,一个班级三四十个,三个老师怎么看,怎么教育,谈何容易,暑假寒假比上班还忙,开会、培训、安全提醒、防溺水提醒、校外培训提醒、核检提醒、收集材料提醒、每周家长会、每日家长日记评语、假期家访......这些工作拿到我们每个人就是单纯的一项工作,做好发给老师就行了,而老师们呢,哪个同学没接龙、哪个同学没收到通知,一遍遍的提醒联系,我只想说再忙记得群不要设置免打扰、消息置顶,基本固定的时间看看手机、偶尔看看手机,减少老师们的工作量也是好的,不要以为老师就是干这个的吗,不是他们还有很多的工作等着处理。
2020.12.16五实验幼儿园第一届家委会正式成立,在鹿园长的带领下开启了和孩子们一起共成长的旅程。有幸成为家委会成员,有幸成为班级家委会主任,感恩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是不完美的教育。所以我认为我们家长委员会应该成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一方面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另一方面做好家长们的“通讯员”,让我们和幼儿园共同担负起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成才。那晚散会后我们在群里聊的很热烈,这个群里偶尔不断的传播着正能量:很高兴认识各位,让我们在五实验的大家庭中相亲相爱,陪伴孩子渡过一个开心快乐的幼儿童年; 相信孩子们在咱们家园同心同向努力下,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又要把握好亲子关系界限。总而言之,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手; 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是我们社会的幸福程度; 营养要从根部汲取开始,如果一棵树枯萎了,一定是无法再从根部汲取营养了。我们总是看到地面以上的风光和萧瑟,确忽视了泥土下面的本质。教育需要抓住本质。一颗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根尤为重要。那么谁是孩子的根呢?毫无疑问,父母是孩子的根。想要树苗茁壮成长,根就要粗壮,想要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就要有智慧。父母的智慧从哪里来呢?从父母的自身学习和成长中来。只有自己具有了智慧,才能用智慧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常说要从根上解决问题,如果根本的问题没有找到,只是在现象中解决问题,最终得到的还是迷茫。孩子的教育,需要从父母的自我教育开始,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根! 主任们好,教育好孩子是咱们共同的心愿。学习成长是我们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总方法!时间、精力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心在哪里,哪里就出成果!所以,想让孩子好,是“结果”。父母走进家庭教育的课堂,学习成长是“因”,让我们一起走进家庭教育的课堂,学习成长。我们自然会成为家庭教育专家。 孩子自然会越来越好! 知道没有用,做到才有用!......
无论什么关系,沟通很重要,说开、解开,一切和谐。
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起改变一起努力、一起加油鸭!